English

高教迈出产业化步伐

1999-10-2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叶 辉 潘剑凯 特约记者 林元锋 我有话说

全国闻名的温州又在高等教育领域迈出新步伐:我国第一所政府创办经改制实行民办机制的大学——新温州大学9月15日开学。温大的改革冲破了正规综合性大学一向由政府办的传统。

据温州市委宣传部长、新温大筹建小组组长薛振安介绍,温州大学创建于1984年,15年中发展不快,至改革前仅一名教授,30多名副教授,在校学生1900人。其办学规模和层次同快速发展的经济与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严重不适应;温州每年高中毕业生10万人,1998年高校入学率仅4.91%,低于全国9.1%的水平。

教育落后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引起温州市委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蒋巨峰亲自主持召开多个座谈会,进行大量的调查。调查表明,阻碍温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金问题:政府每年给温大的投入800万左右,这点钱维持都困难,更遑论发展?

按国家标准,一所正规大学在校生起码要5000人,像温州这样拥有700万人口大市的大学,起码要发展到1万名在校生。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资金10亿元。若按旧体制,每年即使追加投入1000万,要100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温州市本级财政可用资金仅4亿元,政府无力投资教育。可温州的民间资金却非常充裕。温州90%以上企业是民营企业,资金实力雄厚。温州企业家投资教育积极性一向很高。而温州人的教育消费观早已确立,教育消费已居第二位,富起来后的温州人为子女教育很舍得花钱,民办中小学四五万的赞助费都肯出,上大学更愿意出钱了。

企业愿意投资,居民愿意在教育上消费,何乐而不为?温州有成熟的市场机制,温州市委决定引入市场机制,对温州大学进行改革、改制、迁址改建。

今年4月,新温州大学筹建小组成立;5月,温州教育产业集团公司成立,集团是新温大的业主,负责温大投资、经营、管理。

经浙江省政府批准的新温大按市场机制运作。探索全新的办学模式,实行24字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引入产业机制,借鉴温州模式,接轨国际惯例。办学体制实行股份制;大学下设14个二级学院推向社会,由企业投资兴办,二级学院是相对独立的实体,独立核算,享有较大的办学和经营自主权;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办学、联合办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在领导体制上,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长由政府提名、董事会选举产生;二级学院的董事长按照章程选举,校长或院长由董事会提名,按权限批准产生。

对投资体制进行全方位改革,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办学,将温大校产重新评估,政府占股40%,相对控股,企业占60%。

管理上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后勤与学校工作剥离,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

新学科根据温州特点和社会需求设置,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校产业体系,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群和基地。

新温大目标是:三五年内形成6000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规模,2010年发展到1万人。

企业投资会否影响办学,使教育偏离方向?薛振安不这样认为。他说,新体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出资者拥有所有权,负责资金投入和学校建设;经营权即学校教学上的管理却由校长或院长负责。

温大的改革在温州企业家中引起强烈反响,要求投资者络绎不绝,薛振安成为企业家追逐的目标,法学院就有六七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希望投资。今年已有应用工程、国际关系、艺术、建筑工程由企业投资创办并已招生。

每年投入1000万,10年引来10个亿。新温大成为吸引企业家的大产业,银行也纷纷上门要求给新温大投资。一个银行行长向薛振安要求:“我给你贷款7亿怎样?”

教育产业将资金这一资源激活了。

“运作初期,我们没想到教育会拉动消费问题,为了子女教育,家长很愿意出钱。”薛振安说,“全市700亿存款中,居民存款就有400亿,只要挖出一块就足以推动教育发展。”

温大过去每年招生500名左右,今年招了1100多人,其中二级学院招了620人。薛振安称这是温大“历史性的突破”。

温大对新生非常负责,到杭州招生的老师在录取620名学生时逐个打长途电话征求意见,学生同意后才录取,这样的招生史无前例。问及原因,薛振安答:“我们收了费,必须对学生负责!”

民办学校强调名牌效应。5个学院每个都依托一所名牌大学,如应用工程学院依托浙大,国际关系学院依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等。依托的结果是师资力量大增,今年,该校已有教授20多人,有两位博士生导师担任二级学院的院长,著名数学家谷超豪受聘担任新温大校长。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